上犬式和下犬式的区别你真的了解么?
在瑜伽练习中,我们的安全关注点集中在身体的几个关键部位:下腰部(腰椎部分)、手腕、肩关节和肘关节。这些部位在进行瑜伽体式时需要特别保护和关注。
以“上犬式”为例,这个动作要求我们在练习中保持警觉,确保身体各个部位的正确摆放。在练习中,我们需要保持肘眼向前,避免肘关节超伸或松弛无力。肩关节要展开而不是塌陷,腰椎要放松并从尾骨开始伸展脊柱。手指要展开,指腹和指根用力,掌心向上提起。
教练在指导学员时,要密切注意学员是否用手腕来支撑身体,而不是利用手掌的力量。要注意纠正学员的肩关节塌陷问题。还需要注意胸骨不要向上过度挺起,以免压迫腰椎。颈椎要伸展,避免颈后侧受到压迫。对于那些有背部伤痛、腕管综合征、头疼等症状的学员,需要更加谨慎并调整动作。
下犬式是另一个需要注意的体式。在这个动作中,我们同样需要关注手腕、肘关节、肩关节和膝关节的保护。从髋关节处弯曲,收小腹,坐骨向后延展。肘眼相对,避免肘关节超伸或软弱无力。五指要张开,掌心提起。注意肩关节的打开和适当外旋,但不要压肩。在保持大腿后侧伸展的情况下,膝关节不要超伸。脚后跟向下伸展,努力踩地以伸展大腿后侧。
教练在辅助学员时,要注意帮助学员打开肩关节、避免肘关节超伸,并向后拉伸大腿以增加脊柱的整体伸展。教练需要避免压迫学员的腰部来增加脊柱伸展,正确的位置应在骨盆的两侧髂骨。在瑜伽练习中,我们需要注意的不仅仅是那些我们感觉脆弱的地方,往往是我们认为不会有问题的地方更容易受伤。
在练习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有觉知力的指引,聆听身体、关注呼吸。瑜伽适合每一个人,但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每一个体式。当我们面对变化时,要学会保持平静而不是僵化。任何一个瑜伽体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特点和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如果脚后跟无法踩到地面,可以使用辅助物来支撑;如果肩关节很紧无法打开,可以支撑在高一点的平面上;如果手腕无力或有伤,可以在掌跟部位垫高。通过这些细节的调整,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瑜伽带来的身心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