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半脱位容易漏诊
颈椎半脱位:不容忽视的颈部隐患
颈椎半脱位,这一病症在临床中并不罕见,由于其症状常被忽视,导致经常容易漏诊。颈椎半脱位,实质上为椎体间小关节之间发生的轻度移位。主要分为前方脱位和侧方脱位两种类型,以前方脱位为多见。
前方脱位通常由较为轻微的损伤引起,这些损伤并不足以使椎体发生挤压性骨折。椎体后的软组织,如小关节囊、韧带等,可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撕裂和出血。当颈椎出现半脱位时,上椎体的下关节突会向前轻度移位,棘突间的增宽现象在第四、五颈椎中较为常见。
患者通常会主诉头颈部疼痛,转动不灵活,并且在运动时疼痛会加剧。颈部肌肉可能会出现痉挛,棘突上常有压痛,或者在颈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疼痛明显。该病的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患者多数有颈部轻度损伤史,但部分患者的发病并无明显的损伤原因。
临床检查时,可能会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或受牵扯症状。当第四、五颈神经受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颈肌痉挛、颈三角部位疼痛等症状。不同颈神经受损会引发不同的疼痛反应,如第五颈神经受伤时,疼痛可放射至两肩部;第六颈神经受伤时,则表现为前臂及手挠侧的疼痛和麻木。
通过x线拍片,可以发现正常生理前凸消失。对于颈椎半脱位的治疗,急性期间需卧床休息,并可采用glison牵引、石膏领或颈托固定4-6周等方法进行治疗。
还需要注意一种特殊情况颈椎失稳导致的椎管狭窄。这种情况多见于颈部外伤导致的颈椎半脱位的年轻人,以及因颈椎间盘、韧带等组织退变或损伤导致颈椎失稳的中老年人。颈椎椎管狭窄的原因还包括先天发育导致的狭窄、骨质增生、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等。特别是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由于颈椎椎间盘的退变,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可能导致椎管前后径不同程度的狭窄。
对于颈椎半脱位及其可能引发的椎管狭窄,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