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乙肝,有一些常见的误区和误治现象,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并引起警惕。一些慢性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治疗过程中频繁抽血化验,盲目地进行抗病毒治疗。他们可能受到虚假广告的影响,轻信乙肝可以根治的传闻,从而乱用药。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经济负担。
据统计,中国有大约1.2亿的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及约三千万的慢性乙肝患者。每年因慢性乙肝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人民币。近年来,针对乙肝患者推出的检查项目层出不穷,有些患者一年内甚至需要接受十多次检测。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全部的检查项目。更令人担忧的是,有38%的患者轻信虚假广告,花费巨额费用尝试所谓的“转阴”治疗。
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常见的误区:不能把乙型肝炎标志物(俗称“两对半”)阳性者直接当作乙型肝炎患者。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肝功能正常,他们可以像健康人一样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过分追求澳抗阴转并没有实际意义。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只能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并不能反映肝脏病变的程度。我们不应该盲目追求转阴,而是要根据科学的指南进行治疗。
面对小广告的诱惑和误导,我们更应该保持警惕,避免盲目就医和过度治疗。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他们处于免疫耐受状态,此时各种抗病毒治疗不仅效果不佳,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不良反应。《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并不主张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正在接受或试图接受各种治疗手段。这些“集大成”式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不仅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害。
为了避免过度和盲目的治疗,我们应该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进行乙肝检查与治疗。目前,全世界对乙肝都没有非常满意的治疗方法。一些非法医疗广告鼓吹的“大三阳”转“小三阳”,“小三阳”全部转阴的说法并不科学。根据医学界的观念,大小三阳不一定需要非治不可。只有那些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的患者才应该考虑接受治疗。
我们需要保持理性,不轻信传闻和广告,严格遵循科学的指南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管理乙肝,减轻经济负担,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