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肢肿胀警惕下肢静脉血栓 8大秘诀教你预防
静脉之殇:下肢静脉血栓的预警与应对
下肢静脉血栓,一个深静脉中血液不正常的凝结现象,好发于下肢。在欧美国家,这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疾病,而在我国,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若此疾病在急性阶段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部分血栓可能会脱落,游走至肺、脑等重要脏器,造成致命栓塞。其余患者则可能面临慢性血栓形成后遗症的风险,长期受病痛困扰,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
一、警惕下肢静脉血栓:患肢肿胀是重要信号
1. 患肢肿胀:这是下肢静脉血栓最为常见的症状。患肢组织张力增高,呈现非凹陷性肿胀。皮色泛红,皮温较另一侧健肢为高。随着血栓位置的不同,肿胀部位也有所差异。比如髂-股静脉出现血栓,整个患侧肢体都会明显肿胀。若血栓起始于小腿静脉丛,逐渐延伸至髂-股静脉,则先出现小腿肿胀,再逐渐扩散至大腿。
2. 疼痛和压痛:疼痛的原因一方面是血栓引发炎症反应,另一方面是血栓阻塞静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压痛主要出现在炎症反应强烈的部位,如股静脉行径或小腿处。
3. 浅静脉曲张:这是代偿性反应,当主干静脉堵塞后,下肢静脉血会通过浅静脉回流。在急性期,浅静脉曲张可能并不明显,但它是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表现之一。
4. 股青肿与股白肿:若出现广泛累及肌肉内静脉丛的血栓,可能导致肢体缺血甚至坏死,出现股青肿。而股白肿则表现为肢体肿胀、皮肤苍白及皮下网状小静脉扩张。
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要点
1. 在进行四肢或盆腔静脉周围的手术时,操作需轻巧,避免内膜损伤。
2. 鼓励病人主动活动足部和脚趾,并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早下床活动。
3. 必要时,尤其是针对年老、癌症或心脏病患者,以及胸腔、腹腔或盆腔手术后、股骨骨折后以及产后妇女,应穿戴医用弹力长袜。
4. 在床上进行下肢主动活动,并坚持做深呼吸和咳嗽动作,这些都能促进小腿肌肉活动,增加下肢静脉回流。
5. 早期拔除静脉插管也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
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需引起足够重视的疾病。了解其主要症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并在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是维护健康的关键。针对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在手术前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对于这类人群,小剂量的肝素和口服华法林被广泛应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当患者进行手术后,尤其是术后六小时,开始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能够有效地阻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对于那些已经出现了小腿静脉血栓的患者来说,早期处理尤为关键,以防止血栓向股静脉扩展或发生脱落,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
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过程中,穿着抗血栓袜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对于已经接受过深静脉血栓治疗的患者,长期穿着医用弹力袜是必要的,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发生。
除了医学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饮食调整。优质蛋白质的摄入被放在首位,如牛奶、鸡鸭、鱼类和蛋类。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新鲜水果、西红柿和山楂等。对于肥胖的患者来说,主食的摄入量需要得到控制,可以通过食用蔬菜和豆制品来补充饱腹感。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咸,因为盐摄入过多容易引起高血压。多吃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芹菜和粗粮,有助于增加胃肠蠕动,防止大便干燥。
患者们还需特别注意,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如肥肉、肥肠和肚,应少吃或不吃。因为这些食品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及饱和的脂肪酸,可能会加重动脉硬化,从而加重深静脉血栓的病情。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除了医学治疗,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至关重要的。患者们应该积极遵循这些建议,以更好地控制病情,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