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升高会损害内脏 哪些人要定期测血压?
患者初现高血压征兆时,往往经历一系列微妙而频繁的症状。有时,这些症状仅在精神紧张、情绪不稳或劳累后出现,如头晕眼花等。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血压持续升高,身体各个脏器开始受到波及。
在众多非特异的症状中,头晕逐渐成为高血压的典型代表。这种头晕不同于内耳性、前庭神经炎等所致的眩晕,它呈持续性而非阵发性,一般不伴视物旋转。有的患者会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时,出现一过性的头晕。除此之外,高血压的头晕症状还表现为头昏、头胀,甚至伴随着头脑不清爽的感觉。严重时,患者会有被裹布的感觉,看东西变得模糊,眼睛胀痛等。还可能伴有腰酸腿软、走路轻飘飘、无法沿直线行走等症状。当患者血压急剧升高时,还可能伴随着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对于高血压危象或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与内耳眩晕症相似。
对于那些具有高血压家族史、偶尔出现头晕头痛但无其他病史以及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质量变差等情况的人群来说,特别需要关注自己的血压状况。一旦有头晕症状出现,应该警惕高血压的来临。专家建议这些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家经常自测血压。
对于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四种检查至关重要。首先是血常规检查,高血压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和血液粘稠度增加。通过血液检查,如果发现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异常增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治血栓形成。其次应进行尿液和肾功能检查,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肾脏发生器质性病变。保护好肾脏功能十分重要,否则可能导致肾衰竭和尿毒症等严重后果。心功能检查也是必要的,这有助于评估高血压对心脏造成的损害。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以及是否有左室肥大和心肌缺血等情况。最后应进行眼科检查,高血压患者的眼底视网膜血管可能发生病理改变。通过眼底检查可以观察小动脉的变化并及时发现可能的病变。这些检查对于早期发现高血压及其并发症非常有帮助。
高血压的症状多变且需要密切关注。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定期体检和注意血压监测是至关重要的。定期进行血常规、尿液和肾功能、心功能以及眼科检查也是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对于长期高血压患者来说,除了常规的随访复诊,还需要定期进行一系列检查来更好地掌握和控制病情。这四项检查项目血常规、肾功能、心功能以及眼底检查,就像高血压患者的“健康守护者”,它们能够帮助医生全面观察病情发展,及时预防并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特别提醒大家,高血压患者可以学会自我监测血压。相比医院测量,自测血压更为便捷且准确。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医院测血压时可能会因为紧张或者其他因素导致血压升高,而自我监测则能更真实地反映日常血压状况。
那么如何进行自我血压监测呢?推荐使用臂式血压仪,其测量结果相对准确。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可在家中连续测量7天,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测量前,请确保休息5分钟,以消除疲劳和紧张情绪。早晨的测量以第二次血压为准,晚上则建议在睡前进行测量。连续7天的测量中,主要关注后6天的血压值。理想的家庭自测血压范围应不超过135/85毫米汞柱。若超过这一范围,建议及时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血压处于动态变化状态。通常情况下,夜间血压较白天下降10%,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如果在晚上测量时发现血压较低,不必过度担心。如果血压下降过低,也需要保持警惕,因为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通过定期的自我监测和关注,高血压患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持血压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