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后综合征”潜藏心理危机
受访专家:陈祖辉博士
公共卫生专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
随着一年一度高考的落幕,那些长时间沉浸在题海战术中的学子们终于获得了“解放”。此刻,他们如同出笼的小鸟,尽情享受自由。KTV的欢唱、夜以继日的游戏、球赛观看、网络冲浪……他们忙于各种娱乐活动,享受着久违的放松与自由。他们也在尽情沉睡,不分昼夜,常常忽略饮食,甚至有些孩子因此性格和行为出现突变。家长们对此多持理解态度,很少干涉。但专家提醒,高考后的过度放纵可能隐藏着健康隐患,家长需提高警惕。
性格与行为的突变:潜在的心理危机
高考结束,当大部分同学都外出游玩时,莹莹却把自己锁在房里,沉默不语。她的脑海中不断回放那些失误的题目,自责和懊恼让她情绪越来越低落。类似的情况在高考后并不少见。陈祖辉博士指出,每年高考后都有不少像莹莹这样因一时失手而出现心理危机的例子。这些孩子往往平时表现优秀,但抗挫折能力相对较弱。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专家建议:
陈祖辉强调,高考后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特别是那些平时成绩优秀的孩子,一旦出现沉默寡言、不愿交流或脾气暴躁等情况,家长应及时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调整心态。让孩子明白高考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道关卡,并非决定命运的全部。家长应客观分析孩子的优点,给予肯定,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如果沟通无效,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潘集阳教授也指出,高考后有一类心理问题是“和应激相关障碍”,常见于成绩公布和接收录取通知单时。心理调适不过来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症状,需要到医院就诊。
饮食与娱乐过度:身体健康的挑战
三年苦读后,许多孩子选择通过美食和娱乐活动来释放压力。但过度放纵可能引发胃肠疾病、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问题。KTV、烧烤、夜啤酒、冷饮等都成为他们的最爱,作息时间也完全打乱。
专家建议:
陈祖辉表示,虽然放松是应该的,但考生们需要注意适度、安全。考后的几天可以适当放纵,但之后需要慢慢调整饮食和作息。可以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运动、学习烹饪、考驾驶证等。提前与父母、师长沟通,了解大学和专业情况,为自己制定人生规划。入学前的心理适应也很重要,为顺利过渡打好基础。
家长在这段时间的监护也非常关键,需在心理和生理上为孩子把好关,避免意外发生。
(责任编辑:龚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