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跟自恋狂打交道吗?
在与美国《赫芬顿邮报》的报道相呼应的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入了自恋现象的存在及其微妙迹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自恋的行为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悄悄上演。
你的朋友圈、同事群或家庭里,是否存在着一种人,他们无论讨论什么话题,都能巧妙地将之引向自己?他们或许是在聚会中总能巧妙地将话题焦点转移到自己身上的朋友,或是工作中总能吹嘘自己拥有、最高大上的某件东西的同事。在家庭成员中,也许有人觉得自己在各方面都比别人优秀,总有一种微妙的自恋倾向。
佐治亚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的W. Keith Campbell博士指出,当某些自恋的特性尚未成熟时,它们可能只是被诊断为自恋型特征。但如果这些特征开始显现得过于明显,便可能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1. 自恋者常常将谈话的重点转移到自己身上。就如Campbell博士所说,他们就像舞台上的演员,总能巧妙地将别人的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他们并不真正关心别人的故事,而是更关注自己的表现。
2. 自恋者喜欢“攀龙附凤”,通过夸大与名人的关系来提升自己的身份地位。他们善于自我宣传,让自己在社交场合中显得更为出色。
3. 不要以为所有自恋者都是大声喧哗、夸夸其谈的人。实际上,自恋者可能非常安静、有所保留。爱荷华州立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Zlatan Krizan博士将自恋者分为浮夸型和害羞型两种。害羞型的自恋者可能不会大声吹嘘,但他们在心里暗暗期待未来的成功,并对他人心生憎恨。
4. 自恋者喜欢讲述令人怜悯的故事。这些故事可能充满英雄主义色彩,他们将自己塑造成冒险家或悲剧英雄。在Krizan博士看来,这些故事都是自恋者因为不被理解或未被赏识而编织的。
5. 自恋者迷恋名牌,通过物质来展示他们的地位和声望。他们不愿意购买便宜货,更不愿砍价。这成为他们自恋的一个标志性特征。
6. 外在美对自恋者来说至关重要。他们特别重视自己的外貌形象,并会通过社交媒体来展示自己的优势状态。在Facebook上,自恋者的照片总是拍摄得完美无瑕。
7. 自恋者的借口总是信手拈来。他们将责任归咎于他人,善于为自己找借口,从不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8. 自恋的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是个自恋狂。Krizan博士认为,自恋的双重危害在于,自恋者不仅会对他人造成干扰,而且往往忽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浮夸型的自恋者尤其难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只有当他们面临许多问题时,才会开始质疑自己的优越感。
在与这些特点相符的人打交道时,我们往往只能虚与委蛇以维持和平。但如何处理与自恋者的关系呢?Twenge博士建议,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奉承他们可能是避免冲突的最佳方式。但请记住,真正的关键在于保持自我,不被他们的自恋行为所影响。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成为自恋狂,而关于某些特定行业或文化环境下自恋者的比例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