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细菌,10年来耐药性翻番,人类会失守吗?
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挑战
随着欧洲消化疾病周的研究揭示,幽门螺杆菌(HP)的耐药性在过去二十年中已经翻了一番,这一消息引起了全球医疗领域的关注。这一变化对现有的治疗策略构成了挑战。
法国波尔多大学的Francis Megraud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发现,HP感染率已从1998年的不足10%上升至2018年的近22%,且耐多药情况愈发普遍。这一趋势可能对现有的四联用药策略产生影响。
HP是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长期的HP感染可能诱发胃癌或胃淋巴瘤。为了根除这种感染,许多医生和患者都主张使用药物治疗。目前主流的根除方案为四联用药,疗程通常为10-14天。
现状令人担忧。研究数据显示,HP的总体耐药率已从1998年的9.9%上升至2018年的21.6%。其中,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等常用药物的耐药率均有显著增长。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被认为是耐药率较低的三种药物中,也出现了耐药案例。
不同国家之间的情况也存在差异。意大利南部、克罗地亚和希腊等地的克拉霉素耐药率较高,可能与当地抗生素滥用和监管缺失有关。虽然英国的数据未纳入此研究,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警告指出,到2050年,耐药性HP将可能导致近9万英国人死亡。
人们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恐惧主要源于其广泛感染和致癌性。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HP感染者。医学界对于是否应全面根除HP存在争议。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的杨爱明医生指出,医学界对于胃内生态的了解尚不完全明确,HP是否唯一的胃病致病菌也有待研究。
在我国,由于存在大量感染者和早期抗生素滥用等因素,HP的耐药性已经大大增高。我国推荐在符合特殊条件(如明确的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的患者中进行根除治疗。对于符合根除条件的HP感染者,应给予四联疗法。
若多次根除未成功,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是否规律服药、周围人群中是否有HP感染者以及是否感染了耐药菌等。
若身体出现相关症状,如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等,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胃镜检查的进一步完善。这项检查是通过内镜技术,直观观察胃部内部情况,以便更准确地诊断潜在的问题。
在胃镜的协助下,医生会取一些组织黏膜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这一过程如同对疾病的“指纹”进行识别,以便更精确地了解病情。细菌培养的结果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接下来,根据HP的耐药性,医生会为患者精选合适的抗生素。这一过程如同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确保药物能够精准打击病菌,同时减少对身体的副作用。
一旦选择了合适的抗生素,就可以开始治疗了。经过这样的诊断与治疗过程,患者往往能够更快地恢复健康,重返正常生活。
本篇文章由湘120健康网独家呈现,汇聚了专业的医学知识和生动的叙述方式,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健康资讯。请您关注湘120健康网,获取更多健康信息。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随意转载,以尊重知识产权。
胃病的治疗需要科学的诊断与精准的治疗。从胃镜检查的完善,到细菌培养的实施,再到抗生素的选择与治疗,每一步都需要医生的精心指导和专业操作。湘120健康网将为您提供更多相关健康资讯,让您在健康的道路上更加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