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做好孩子的情绪引导
情绪的满足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从小,我们自然而然地向周围的人索取关注和疼爱,而大人们适时的回应恰恰填补了我们的恐惧和无助。
小宝宝也会有情绪吗?需要从小进行情绪引导吗?这个问题常常在情绪智商为主题的讲座中被提及。在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我曾因未能妥善处理孩子的情绪而心生愧疚。当我们的孙子皮皮逐渐长大,除了日常的生活照料,情绪管理成为我们全家共同关注的课题。
皮皮刚满六个月的一天中午,皮爸回家急于进卧室换衣服,却忽略了在地板上玩耍的皮皮。此时皮皮尚未学会爬行,当爸爸转身进入卧室后,他因无法找到父亲而感到恐慌,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皮爸听到哭声后,立刻意识到自己的疏忽,迅速走出房间安抚皮皮。他裸着上半身,特意洗净左边的肩膀,让皮皮有一个舒适的地方依靠。这一刻,皮皮脸上绽放了笑容,他用右手轻拍皮爸的后背,仿佛在说:“爸爸,你做对了,这就是我需要的。”这一幕让我深感赞叹,也让我意识到情绪的满足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很自然地会向周围的人索取关注和疼爱,而大人的适时回应恰恰填补了我们的无助和恐慌。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我们的情绪波动往往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对于父母来说,无论是先与孩子打招呼还是自顾自地做事,都会对孩子的情绪产生影响。
皮皮的成长过程中,我也见证了他第一次发脾气。那是他一岁四个月的时候,因为想玩浴室里的水而被拒绝,他站在房门口跺脚表达他的愤怒。皮妈坚定但温和地告诉他现在不能玩水,同时坐在客厅的椅子上约五步远的地方。皮皮虽然听不懂妈妈的话,但他看到妈妈的摇头和坚定的态度后,大约知道没有玩水的机会了。他发了一分钟的脾气后,跑到妈妈身边寻求拥抱。皮妈没有继续教训他或解释为什么不能玩水的原因,而是通过唱儿歌的方式帮助他平复情绪。
在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时,我建议采用一种建设性的沟通模式“建设性愤怒”。当孩子生气时,父母应该允许他们有表达情绪的机会并进行自我反省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提供引导和示范让他们明白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在尝试达成目标时遇到困难而哭泣时父母只需要花几分钟时间聆听和示范如何解决问题孩子的情绪自然会安定下来。我常常听到皮妈对皮皮说:“想办法试试看!”这句话似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皮皮的耐心让他在玩耍或游戏时更加从容不迫。总的来说情绪的满足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通过良好的情绪引导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并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大人的情绪与孩子的心灵成长
在繁忙的生活中,大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带着情绪去照顾宝宝,这些情绪如同无形的涟漪,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宝宝的心灵成长。长时间的照顾压力可能会让大人们感到疲惫或紧张,这时,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想象一下,当主要照顾者能够暂时放下重担,哪怕只是短暂的十五分钟,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后,他们能以更加愉悦的情绪回到宝宝的身边,这对宝宝的成长无疑是一种积极的促进。
来自吴娟瑜老师的温馨建议,当宝宝发脾气时,大人们需要做到三“要”:
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当宝宝哭闹不休时,背后往往隐藏着他们的困惑或不满。大人们应先放下手头的事务,调整自己的情绪,尝试理解宝宝的感受。暂时离开引发情绪的情境,待情绪稳定后再与宝宝沟通,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宝宝的问题,还能让他们学习到冷静与客观的处理方式。
要尊重另一位家人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宝宝的问题时,家中多位大人之间应保持沟通与合作。当一位大人正在处理宝宝情绪问题时,其他家人应给予空间和支持,避免在宝宝面前产生争执或对立,因为这可能会让他们无所适从,甚至误以为吵闹是表达情绪的正确方式。
要协助家人控制情绪
当我们不赞同爱人或长辈处理宝宝情绪问题的方式时,应以平和的态度进行沟通。注意,这里说的是“请教”,而非“质问”。在聆听他们的想法后,我们可以以正面的方式引导:“我们是否可以尝试用另一种方式教导宝宝?”这样的对话有助于当事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对宝宝造成不当的伤害。
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其中充满了无尽的爱与责任。让我们共同学习,以更加成熟和理智的方式去理解和照顾宝宝,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毕竟,大人们的情绪稳定与理智,是宝宝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