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良性狭窄应该如何预防?
当前针对医源性胆管损伤和损伤性胆管狭窄的治疗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对于如何准确判断胆管损伤后的局部病理状态,以把握最佳的确定性修复手术时机,仍是研究的重点。我们正在积极寻求改良胆管修复术式,特别关注保留Oddi括约肌的胆管修复方法。我们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估其治疗效果,并致力于建立胆管损伤修复的规范化转诊模式和技术准入制度。这些努力旨在进一步提高医源性胆管损伤和损伤性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效果。
那么,如何预防胆管良性狭窄呢?在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常规,减少医源性损伤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腹部外伤。对于胆管结石等原发疾病,也要积极治疗。胆管损伤的后果极为严重,因此预防其发生尤为重要。实际上,大多数医源性胆管损伤是可以预防的。手术时,医生应全神贯注,遵循操作常规,例如在进行胆囊切除时,先明确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管的位置关系,再按照一定步骤进行手术。术中,医生可利用胆道造影帮助确定胆管位置。随着经验和教训的积累,“重在预防”的观念逐渐被更多外科医生所接受。
在上腹部手术中,粗心大意是造成胆道损伤的重要原因。相当多的手术医生经验不足也是造成术中胆道损伤的一个原因。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首选术式,但医源性胆道损伤有增加趋势。对于如何预防术中胆道损伤,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一些大医院已经实行医师手术资格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医源性损伤的发生。
对于手术治疗的准备阶段,所有患者均应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应先采取非手术治疗以做好术前准备。对于早期新鲜胆管伤,如果狭窄段不长且可对端吻合,支撑引流一年以上,可采用胆肠吻合术。对于不同类型的狭窄,可以采取各种类型的胆肠吻合术,其中胆管-空肠Roux-Y吻合较为常用。对于肝门处的狭窄或其他复杂情况,需要采用更复杂的手术方法,包括肝部分切除、胆肠联合手术等。在极少数确定性修复不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U形管长时间支撑固定或各式气囊导管扩张狭窄段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