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危害哪些?
骨质疏松,这一在中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的疾病,其潜在危害不可小觑。它如同沉默的杀手,早期无声无息地侵蚀着我们的骨骼,而一旦发作,后果则可能十分严重。那么,骨质疏松究竟有哪些深层次的危害呢?
骨折是其最直接的危害之一。骨骼强度和刚度的下降,使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临极大的风险。一次轻微的撞击、一个不慎的摔跤,甚至是日常的坐车颠簸、咳嗽,都有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脊柱椎骨、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而一旦老年人遭遇脊柱和下肢骨折,长时间的卧床不起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褥疮、尿路结石、脑血栓、坠积性肺炎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骨质疏松还可能导致骨骼变形。骨小梁的细化和减少,使得骨骼容易发生断裂。特别是脊柱椎体,这些主要由松质骨构成的部位,当骨小梁断裂时,外观可能并无明显变化,甚至在X线照片或CT图片上也难以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积少成多,脊柱的塌陷会导致身材变矮,弓腰曲背。这种变形不仅影响体态美观,还可能引发腰背疼痛,影响行走、呼吸等多种功能活动。
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极高。在全球范围内,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在我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居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而且,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年,全球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其中绝大部分在我国。
骨质疏松带来的经济负担也不容忽视。以美国为例,每年的骨质疏松治疗费用至少上百亿美元。由于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以及对家庭成员的依赖,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了解并重视骨质疏松的危害至关重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防止骨质疏松危害的关键。只有充分了解并重视这一疾病的危害,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享受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