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骨折的症状表现丰富多样,既有全身症状也有局部症状。让我们了解一下骨折的全身症状。对于大部分骨折患者而言,体温并不会出现明显变化。但在严重损伤的情况下,由于血肿的吸收,体温可能会略有上升,但通常不会超过38℃。如果骨折患者的体温持续升高,长时间不退,超过38℃并伴有头痛、恶寒、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考虑是否存在感染的可能。骨折后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导致口渴、口苦、心烦等内热症状,同时可能伴随便秘、小便短赤以及夜寐不安等。对于体虚或出血过多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心悸、气短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反映了骨折对身体的影响,也反映了身体的应激反应。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骨折的局部症状。首先是局部疼痛和压痛。骨折后,由于局部组织的损伤或部分肌肉的痉挛,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特别是在骨折部位,局限性压痛和纵轴叩击痛尤为明显,这是判断是否有骨折的重要依据之一。
局部肿胀、瘀斑和皮肤擦伤也是骨折的常见症状。骨折后局部血脉损伤,导致肿胀。如果出血较多,溢于皮下就会形成察斑。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肌筋膜完整使出血不能外溢,或因折端压迫导致循环受阻,肌筋膜间区内压力持续增高,可能会影响动脉血的灌注,从而导致肌肉的缺血、缺氧,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肌肉坏死和缺血性肌挛缩。
我们来谈谈局部功能障碍。骨折后,由于肢体内部支架的破坏,肢体可能会失去应有的杠杆作用。由于疼痛引起的肌肉反射性痉挛,肢体的功能可能会部分受限或完全丧失。尽管在青枝骨折或嵌插骨折的情况下可能没有明显的功能障碍,但仍需仔细检查以避免漏诊。这些局部症状的出现不仅反映了骨折的直接后果,也提醒我们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
骨折的症状表现多样且复杂。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并处理骨折,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促进其康复。在面对疑似骨折的情况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