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在快乐的工作中度过
时常听到职场白领们低声抱怨,工作的压力如巨石般沉重,公司的一切似乎都令人不满,老板的管理更是让人心生不满。其实,不再给自己加压,放下心中的痛苦和抱怨,要比持续不断地抱怨来得更为舒心。因为,越抱怨越无法接受目前的生活状态。尽管我们的职业生涯并非总是充满欢乐,但仍有办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专家们给出了几个实用的建议,帮助我们理性看待工作,走上快乐工作之路。虽然很多人热爱自己的职业,但每当谈及目前的工作,他们的脸色总会阴云密布。公司的事务、同事的关系以及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可能会制造各种冲突,甚至让人陷入痛苦的关系之中。这种消极情绪如果长期存在,将会对我们的心灵造成严重的腐蚀。
如今,仅仅依靠管理学书籍中的减压方法和瑜伽练习,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迫切需求了。那么,如何走出这种困境?我们能否在办公室里重建和谐的关系?如何在工作时,让自己的嘴角露出真心的微笑?下面就是专家们提出的解决方案:
快乐法宝一:别再让工作成为生活的全部。
法国社会学家多米尼克梅达强调,我们必须停止将工作视为生活的全部。她提倡在工作中建立一种平和的关系。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因为我们深知“不工作就没饭吃”的道理。一位27岁的品牌经理海娜也表达了类似的感受,她希望生活不仅仅是“赚钱”,但在工作中仍然像永不停歇的兔子一样忙碌。对此,法国心理专家帕特里克阿马尔指出,这种矛盾的情绪并不奇怪,因为工作本身就是痛苦和成就的交织。为了在工作中感受快乐,我们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建立一种平和的关系。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派翠夏林维尔建议我们在工作中遭遇挫折时,需要在其他方面找到恢复的方式。
快乐法宝二:展现你的好心情。
很多时候,工作难以带来快乐的根源在于沉闷的工作氛围。法国心理学家本杰明萨勒调查了许多企业发现,虽然环境舒适、氛围宜人,但员工们却感觉不到快乐。好的工作氛围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比如愉快的交谈、良好的心情、幽默感以及每天分享的小零食都可以成为快乐的源泉。我们应该丰富办公室里的社交关系,寻找快乐并不只限于与亲友相处时,为什么不在工作中也享受这种快乐呢?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成为办公室里的抱抱熊,或者对同事投入过度的感情。专家建议我们应该多笑,因为笑是化敌为友的最佳方式。
快乐法宝三:勇敢表达自身需求。
工作中最恼人的情况之一,就是上司似乎根本意识不到我们的需求。不要认为上司应该了解你的想法,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并不了解。全球职业规划师杜爽指出:“如果对老板的要求有异议,大部分人会选择沉默以避免冲突。”但是忍受怨气无法排遣,最终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法国心理专家帕特里克阿马尔强调,只要有必要,我们应该有礼貌地、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除非你的老板是个变态的虐待狂,否则坦诚的表达不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我们必须分清哪些是无法开口的困难是真实的,哪些只是我们的想象。很多时候,我们为自己设置的障碍正是自己的想象。当和老板谈话前,一定要确定事情是否真的超越了你自己的能力范围。不管是要求额外的帮助,还是让上司理解你的努力都是如此。
快乐法宝四:不对公司投入过多感情。
我们总是付出,然后翘首期盼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他人的赏识与认可。这种期待其实是一种误区。一位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在工作中常常不自觉地受到家庭生活的影响,在对待职场关系时,往往会将本该从家人那里寻求的认同转移到了老板身上,这在心理分析学上被称为“移情”。那么,我们能否尝试一种“职场移情”的新方式呢?心理学家本杰明萨勒建议我们,无法在工作时完全抑制自己的情感,那么不如以成熟的情感面对工作!如何做到呢?简而言之,就是要在职场中保持独立自主的心态,找到自己的定位。
关于内心的冲突,全球职业规划师杜爽指出,许多职场人认为冲突是冒险和愚蠢的。在东方文化中,由于强调避免冒犯他人,人们在面对冲突时往往选择忍耐。我们应该学会内外一致的表达。当公司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不应该只是在心里反复权衡,这样只会加剧内心的冲突。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冲突,并与之抗争,那么我们就能找回内心的健康。这个过程可能会带来痛苦,但这是一个更为健康的方式。否则,无休止的内心冲突可能会让我们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失去推动心灵成长的机会。
近期一项关于职场快乐指数的大型调查显示:仅有不到四成的人在工作中感到快乐。收入低、工作压力大等因素成为了他们不快乐的源头。从地域角度看,东部城市的快乐指数远低于中西部城市。尽管许多人仍生活在不快乐的阴影下,但大多数人仍对未来抱有希望,期待未来工作能够更快乐。对此,心理专家帕特里克阿马尔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在工作中的情绪负责。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情绪,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和满足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职场中真正找到快乐。
你的工作快乐吗?让我们一起努力寻找答案吧!通过了解自己在职场中的情绪需求、勇敢面对内心的冲突、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逐渐实现职场中的快乐成长。记住,我们的情绪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只有真正掌控了自己的情绪,我们才能在工作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实习编辑:李丽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