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中毒 肝最“苦”
在国外,因为不慎药物过量导致的肝功能衰竭成为晚期肝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其中,一种常见的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是引发这一问题的主要“罪魁祸首”。据说全球每年有高达一亿人使用这种解热镇痛药。尽管出现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但其严重性不容忽视。通过仔细阅读用药说明,完全可以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对乙酰氨基酚的存在广泛且容易被忽视。许多人知道泰诺这个品牌,却不一定了解它的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实际上,泰诺只是商品名称,而对乙酰氨基酚才是其核心成分。除了泰诺,还有数百种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都含有这种成分,如百服宁、扑热息痛、康必得、感康、必理通等。由于这些药物的普及和容易获取,人们容易过量服用。
药物中毒对肝脏的影响最为显著。由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衰竭病程进展迅速且凶险,短短几天就可能夺去患者的生命。急性肝衰与慢性肝衰不同,后者的致病原因更为复杂,如慢性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脂肪肝等,病程也相对较长。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情况更为紧急,必须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肝脏是专门负责中和、解毒的重要器官。许多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在内,都需要经过肝脏的代谢。正常情况下,对乙酰氨基酚在肝脏内经硫化、葡萄糖化后,不会产生有害的代谢产物。但如果摄入的剂量过大,或者与某些药物、酒精相互作用,就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引发中毒性急性肝衰。特别是肝功不全的患者更容易受到影响。
为什么肝脏会受到如此大的影响呢?这是因为肝脏负责处理消化吸收后的可疑物质,进行中和、解毒。对乙酰氨基酚和其他药物需要经过肝脏的代谢才能被排出体外。当摄入的剂量过大时,常规的代谢通道会被堵塞,迫使一部分对乙酰氨基酚走第二条代谢通道细胞色素P450系统。这条通道产生的代谢中间产物可能有毒性,如果不能及时解毒,就会在肝细胞内积累,导致细胞结构损伤。
酒精和一些常用药如苯、苯妥英等,都会加剧对乙酰氨基酚对肝脏的损伤。它们一方面增加细胞色素P450系统的工作效率,使对乙酰氨基酚生成更多有毒代谢物;另一方面也大量消耗肝细胞内的解毒剂,从而加剧肝脏的损伤。
防止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最佳方法是限制剂量。正常人每天各种药物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总和不能超过0毫克,肝炎患者和经常饮酒的人应减少到每天2000-3000毫克。长期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在使用感冒镇痛药前应咨询医生,避免选择过多的伤肝药物。具体方法包括了解药物成分和剂量,避免药物冲突,限制饮酒等。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肝病的知识,请随时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医生。(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