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之心害处多 有方借鉴可摆脱
老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员工,业务技能娴熟,人品也可靠忠诚,但总因不擅长逢迎而未能得到应有之重视。他目睹那些资历尚浅、能力平平的同事因擅长揣摩领导心思、擅长交际而迅速崭露头角,内心难免有些愤愤不平,时常对此流露出怨言。小张是新来的员工,看着同办公室的同事凭借出众的容貌和一副好嘴皮深得领导青睐,心生醋意,常私下里酸言冷语:“她有何特异之处?简直快成了主任的宠儿。”
这样的经历想必许多人都有过。面对类似情境,大多数人虽心有不甘,但能淡然处之,不过分计较。也有人会对此耿耿于怀,或找领导理论,或与看不惯之人争执不休,甚至暗地里施展计谋,与所谓的“假想敌”争宠斗狠。也有人选择将不满压抑心底,独自生闷气,严重者甚至因此导致身心疾病。这些表现均可以归结为“职场嫉妒症”。
职场嫉妒症其来有自,虽基于现实,但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层面的敌意与不当竞争。这种行为不仅可能导致同事间的冲突,得罪领导,形成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更可能对自身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嫉妒是对他人拥有的优势,如品德、才华、成就、名声、相貌等心怀不满,从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这种情绪反映了自我被挫败后的反应。每个人都会有嫉妒心理,这是社会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嫉妒心理的表现因人而异,与个体的性格、文化背景、阅历、世界观密切相关。那些自我封闭、自卑、自我中心的人更容易产生嫉妒。
长时间的嫉妒可能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消化腺活动下降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进而引发各种身心疾病。研究表明,嫉妒程度强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远高于嫉妒程度低的人。嫉妒被视为一种心理疾病,需引起重视。巴尔扎克曾言:“嫉妒者所承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都要大。”
要克服嫉妒心理,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正确认识自我:准确评估自己的长处,避免妄自菲薄。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寻找评价和处理事物中的不公正、不客观成分。更重要的是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而不是盲目与他人相比。
2. 学会接纳和理解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向其学习。这需要以客观、公正的眼光和与人为善的原则去看待世界。通过称赞他人的优点、坦诚相待、将心比心,你会发现世界其实大不相同。
3. 善于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如果一个人总是想着别人可能得到的快乐而忽视自己的快乐,那么他就会一直陷入痛苦和嫉妒之中。快乐是一种情绪心理,嫉妒也是一种情绪心理。选择何种情绪主导自己的生活,主要取决于自己的调整。
4. 宣泄情绪:可以通过与知心的亲人或朋友分享心声、倾诉烦恼来暂时寻求心理平衡。借助各种业余爱好来宣泄和疏导情绪也是一种好方法,如唱歌、跳舞、书画、下棋、旅游等。
对于一般的职场嫉妒心理,建议以豁达的心态看待世界,做好本职工作,对他人的问题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而对于严重的职场嫉妒症患者,建议寻求心理咨询,调整个性和认知,以更好地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