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酸,治疗胃溃疡的主要手段
胃酸,是消化道中不可或缺的明星成分。适量的胃酸能发挥多重作用,如杀菌、初步消化蛋白质,促进胰液、胆汁分泌,以及促进铁和钙的吸收等。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它在溃疡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胃酸分泌持续过高时,就如同对胃黏膜进行消化或腐蚀,可能引发消化道溃疡。抑制过多的胃酸是治疗溃疡病的关键手段。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胃酸过多呢?这背后有多重原因。胃黏膜中特殊的壁细胞是盐酸的制造车间,溃疡患者的壁细胞数量比正常人多出约两倍,这是胃酸过多的首要原因。迷走神经亢进也会加大刺激反应的敏感性,较弱的刺激就可能引发十二指肠溃疡。胃排空速度过快也是原因之一。
在药物治疗方面,H2受体拮抗剂是经典的抑酸药。它通过作用于壁细胞表面的H2受体来抑制胃酸分泌。目前,这类药物的代表名称常用“替丁”作为后缀,如法莫替丁等。第三代H2受体拮剂抑酸效果好,安全性高,为众多患者所青睐。
以法莫替丁为例,它在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和减少复发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多数患者在用药后5至7天症状即可改善,2至4周内症状消失。无论是短期控制治疗还是长期维持治疗,法莫替丁都是不错的选择。其服用方法简单,如用信法丁,20毫克/次,一日2次,早晚餐后30分钟服用为佳;或40毫克,睡前口服给药,连续4至8周。溃疡愈合后,可维持服用一段时间,但药量需减半。
除了药物治疗,法莫替丁还能预防和治疗某些胃病和糜烂,且用药安全,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极低。尽管有些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在服用时可能会出现轻度的不良反应,如腹泻,但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安全使用。
许多消化道溃疡患者在服用法莫替丁或其他H2受体拮抗剂后,疗程结束后效果明显,但停药一段时间后溃疡病又会复发。这可能与是否伴有幽门螺杆菌(Hp)有关。胃病患者如果Hp阳性,无论炎症还是溃疡都较难治愈,需积极用药物灭菌。去除胃酸分泌过多的诱因也至关重要,如饮食无规律、摄取食物过多、情绪紧张、过度疲劳、滥用药物等。
中国有句俗话:“三分治,七分养”。溃疡病患者除了合理用药外,还需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加强自我保健。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避免溃疡病的困扰。
溃疡病患者饮食也有诸多禁忌。一忌冰冻和过热饮食;二忌大量味精、酸辣及过咸的食物;三忌吃太荤、太油和煎炸的食物;四忌饮食无节制;五忌饮酒和咖啡。特别是酒,对胃的刺激极大,会使溃疡恶化。若胃痛剧烈,必须及时到医院治疗。同时提醒广大患者,有胃溃疡和胃寒者不可吃菠萝和香蕉(特别是俗称的“青牙蕉”),前者会刺激胃酸分泌,后者会加重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