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睿智的父母 请别误解对孩子的“尊重”
儿童的真谛:尊重与理解的旅程
当我回顾大学四年的学前教育学习,那些儿童学、教育学的理论大多已经淡忘,但唯独一种儿童观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至今。
那是一堂难忘的教育学课,老师引领我们儿童的本质。关于儿童的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人把他们比作正在成长的小树苗,有人视为尚未展开的小人儿,更多的人则认为他们是等待描绘的白纸。我的老师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引发了我对尊重生命的深刻思考。
老师问道:“我们凭什么把孩子当作一张要大人来描绘的白纸?仅仅因为他们的生命是由我们创造的吗?”这一问,让我开始思考尊重的意义。我意识到,尊重生命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当我还没有孩子的时候,我就以这种态度对待所从事的母婴工作。成为母亲后,我更是努力将这种态度融入与孩子的相处之中。
我的儿童观却常常被人误解。有些人认为我过于娇惯孩子,而有些人则认为我对孩子过于宽松。
误解一:尊重被误解为娇惯
许多父母因为孩子的内向、胆小或调皮、好动而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有的妈妈甚至直接问我:“我怎样才能改变孩子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个性是上天赋予的礼物。我认为,尊重孩子意味着尊重他们的个性。后天教育固然重要,但个性往往难以被彻底改变。如果我们不能接受孩子的先天个性,发现他们的优势,那就可能是在与自己、与孩子过不去。
以我的儿子为例,他是AB型血的孩子。虽然无法确定血型与性格之间的绝对关系,但我们可以观察到某些关联。例如,AB型的人天生具有一种距离感。在我儿子还是个小婴儿时,他就已经表现出了这一点。在公共场所,他常常会因为人多而感到不安。
我的一个朋友是幼儿园园长,她的女儿也是AB型血的孩子。与我的儿子相似的是,她在幼儿园里总是保持一种观察者的角色,很少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她妈妈从未强迫或苦劝女儿融入集体中,而是耐心等待着女儿有一天能主动加入小社会。这是一个尊重孩子的妈妈,她懂得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在她看来,孩子从主观上愿意加入一个小社会才是真正的适应环境的表现。在与AB型孩子的相处中,她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方法。她的丈夫却经常指责她惯孩子、纵容孩子。他们认为妥协和商量是对孩子的娇惯纵容的做法是不对的他们主张对待孩子要有一定的严格性在他们看来直接命令孩子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但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我认为尊重孩子的个性并与其协商对话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权威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这样我们才能与孩子建立更好的关系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我们的态度和行为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的当我们尊重他们时他们也会尊重我们这就是我对儿童观的解读也是对教育的理解也是我在育儿过程中的实践和理解。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互动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接受他们并以最合适的方式帮助他们成长让我们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的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