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艾滋病口腔表现知识
在全球信息交汇的舞台上,我们获悉艾滋病感染人数已经攀升至惊人的3900万人。浙江省,作为全国最早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省份之一,其疫情数据尤为引人注目。据统计,截至2004年11月22日,该省已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811例,且疫情增长迅速。
在这场无声的战争中,艾滋病像隐形杀手般潜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值得注意的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注射***和性接触。其中,静脉注射***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占据较大比例,且在本省户籍人群中,性传播已成为主要途径。
早在2000年,我区便发现了首例艾滋病患者,如今感染者数量已增至10多例。卫生部警告,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10年,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将达到惊人的千万人。
这些感染者中,许多在发展为艾滋病之前长时间内并无明显症状,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断成为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口腔表现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在国际研究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口腔内的各种典型病损可以为艾滋病的早期发现提供重要线索。
其中,白色念珠菌病是最常见的口腔表征之一。对于存在高危行为的人群,如性乱、等,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可能是艾滋病的先兆。毛状白斑作为一种特殊口腔损害,也被广泛认为是艾滋病感染者的一个重要标志。
除了这些常见表征,艾滋病感染者还可能出现一系列与牙周组织相关的疾病,如牙龈线形红斑、急性牙龈炎、牙周炎、坏死性等。这些病症的出现,尤其是短期内出现并伴随明显疼痛时,应引起高度警惕。
卡波西肉瘤也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之一,常见于头颈部和四肢,偶见于内脏。在未经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中,卡波西肉瘤的出现往往与艾滋病密切相关。
对于那些存在高危行为史的人群,如口腔内出现上述病变,应及时接受HIV血清学筛选检查。只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能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安全。
面对艾滋病的威胁,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为创造一个无艾时代而努力!
(责任编辑:成振彬 实习编辑:刘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