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危害与预防
骨折的突发与骨质疏松的隐患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一个不小心,便可能遭遇摔倒的尴尬。尤其是在冬季,雪后的路面如同滑冰场,稍有不慎便可能上演滑倒的惊险一幕。对于那些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来说,摔倒的后果更为严重,骨折的风险实在“伤不起”。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逐渐出现老化的迹象,吸收功能逐渐减退,骨质疏松成为许多老年人的困扰。那么,究竟何为骨质疏松?又该如何预防、治疗和调整饮食呢?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
专家指出,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其成因复杂多样,包括性激素分泌减少、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等。中老年人在牙齿脱落、消化功能降低的情况下,往往面临营养不足的问题,导致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户外运动减少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一个不小心摔倒,便可能导致手腕、手臂等部位的骨折。对于老年人而言,髋部骨折的风险同样存在。令人担忧的是,髋骨骨折导致卧床的老人中,约有四分之一会由于长期卧床导致的营养不良、钙流失以及悲观心理等因素而离世。
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中,疼痛是最为常见的。特别是腰背痛,在疼痛患者中占比超过七成。这种疼痛随着脊柱向两侧扩散,并在特定姿势和活动时加剧。当骨量丢失超过12%时,即可出现骨痛。骨质疏松还可能引发四肢放射痛、肋间神经痛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骨质疏松患者常常会出现身长缩短和驼背的现象。脊椎椎体前部作为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骨质疏松的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身长平均缩短3至6厘米。这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
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格外注意防范摔倒,并加强对骨质疏松的预防与调理。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是关键。对于已经出现骨质疏松症状的患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