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要警惕骨质疏松
经过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遭遇骨矿物含量降低和骨质疏松的问题。这可能是由多重因素交织影响导致的。
胰岛素作为合成代谢的关键激素,能够直接刺激骨糖蛋白和Ⅰ型胶原的合成。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的缺乏会明显减轻骨胶原的合成,进而减少骨骼中钙的沉积。长期的血糖增高还会引发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这些都会加剧骨量的丢失。
当胰岛素不足时,会影响到肾脏对1,25(OH)2D3的合成以及肾小管对维生素D的重吸收。这一点在常合并糖尿病肾病的老年患者中尤为显著,它会导致肠钙、磷吸收降低。
高尿糖引发的渗透性利尿也会导致钙磷从尿中流失。这种钙的负平衡会促使继发性甲状旁腺素(PTH)分泌增加,从而使破骨细胞增多,引发脱钙和骨质疏松。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情况,由于其发病年龄早、病变程度重且不易察觉,单纯补钙及维生素D往往无法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状。这时,需要补充性激素及降钙素。降钙素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防止骨钙丢失,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增加骨质量,尤其适用于多发性骨折和骨痛的患者。
很多人误以为人老会导致骨质疏松,实则这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儿童时期开始,以获取理想的骨峰值并防止骨量丢失。人在30岁左右达到最佳骨峰值,此前的阶段是储备期,之后则是支出阶段。骨峰值的高低大多取决于遗传因素,但环境因素中的富含钙的饮食和规律锻炼也有助于建立骨峰值。从儿童时期开始,我们就应注意饮食、光照和锻炼等方面,尽量减少骨量丢失,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正确认识并预防骨质疏松非常重要,因为预防比治疗更为现实有效。为了达到最佳的骨峰值并维持骨健康,我们应在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建立良好的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保持骨骼的健康和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