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岁月的警钟,骨骼的哀歌
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体骨骼逐渐走向衰老,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便悄然来临。这一病症并非简单的年龄增长所致,而是年龄、饮食、体质、运动、激素代谢以及遗传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那么,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究竟为何?
(1)疼痛:这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症状。想象一下,腰背的疼痛,肢体的疲惫,如同沉重的负担压在年迈的身躯上。疼痛主要集中在胸段和腰段,沿脊柱向两侧扩散。当你仰卧或坐位时,疼痛或许能稍微减轻,但直立、后伸或长时间站立、远行、负重、久坐等活动,都会使疼痛加剧。这种疼痛在日间可能较为轻微,但在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却如同加重的鼓点,敲击着你的身心。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疼痛更是明显加重。
(2)身长缩短与驼背:由于椎体压缩,老年人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脊柱骨骨质疏松时,抗压缩能力下降,容易压缩变形。久而久之,脊椎前倾,胸曲加大,形成了我们常说的“驼背”。
(3)骨折:这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最严重、最可怕的并发症。脊椎、髋部和腕部是骨折的易发部位。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多见,而老年期以后则胸、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更为普遍。不同部位的骨折表现出不同的局部疼痛、功能异常和畸形。
(4)呼吸功能下降:由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柱后弯、胸椎畸形和背部疼痛,患者的肺活量显著减少。导致呼吸幅度减小,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甚至引发肺部反复感染。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不仅仅是一种骨骼疾病,更是对人体健康的一次严峻挑战。它带来的疼痛、身长缩短、骨折和呼吸功能下降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这一病症,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科学的激素调节等方式,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