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患者有哪些补钙误区呢
随着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这些医学术语如“骨质疏松”、“缺钙”和“补钙”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常见。打开电视机或翻阅报纸杂志,总能见到相关的信息和广告。对于老年朋友们来说,要想弄清楚这些概念,首先要明辨是非,走出关于骨质疏松症和补钙的误区。
误区一: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没有患骨质疏松症。许多老年人误以为只要骨头不疼不痒,就不会得骨质疏松。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因为大部分的骨质疏松患者在疾病早期至中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等到出现腰背痛或骨折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正确的做法是利用双光子骨密度仪及定量CT检查进行早期筛查,建议老年朋友们都应该进行一次这些方面的检查。
误区二:在保健品商店诊断骨质疏松症。现在许多城市的钙制品商店为了促销,配备了检测骨密度的仪器,并大肆宣传免费测试。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许多商店的检测人员并非医务人员,检测结果可能并不准确。真正的骨质疏松症诊断应该前往条件较好的医院进行。
误区三:盲目相信广告或在检测骨密度的商店购买钙制品。不少人在不了解自己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的情况下,轻信广告,购买所谓的最佳钙制品。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补钙并非简单的购买和服用,而应该根据个人的病情、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何补、补多少、补钙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都是需要了解的。劣质的钙制品不仅浪费金钱,还可能损害健康。在选择钙制品时,一定要慎重,听从医生的建议。
走出这些误区,是每一个关注健康的老年人必须做到的。骨质疏松并非不可预防和治疗,只要我们保持正确的观念,采取科学的态度,就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我们也要提醒大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持愉悦的心情,这些都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让我们共同关注健康,走出误区,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