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可致残疾
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能侵蚀人体关节,甚至导致畸形的严重慢性疾病。它的病程漫长,致残率高,像一片乌云笼罩在患者的生活之上。由于公众对这种疾病的知晓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许多患者在疾病早期未能得到正规治疗,这无疑是对患者及其家庭的沉重打击,给他们带来深重的经济负担。
在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在0.2%-0.4%之间,以13亿人口计算,患者人数估计高达约500万。这些患者常常饱受关节疼痛的折磨,如果不及时治疗,他们将面临行动受限,甚至最终走向残疾的困境。数据显示,类风湿患者在两年内的致残率高达50%,三年内则高达70%,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让人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
如今,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种疾病就像一个无底洞,吞噬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加重了国民经济的负担。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每年类风湿关节炎及其相关治疗的费用超过了其GDP的1%。虽然中国没有具体的数据,但可以预见,我国因此而造成的损失并不亚于美国。
对于那些患有风湿性疾病的人们来说,他们常常会出现关节软组织疼痛、发烧以及其他器官的变化。当这些症状出现时,他们应该尽快前往风湿免疫性疾病专科门诊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在国际医学界,对于早期类风湿有着明确的界定,如果疼痛发生在三个月以内,都可以视为非常早期。但值得注意的是,关节疼并不一定都是类风湿的表现。因为“风湿性疾病”是一个总称,它涵盖了数百种疾病类别。医生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一旦诊断明确,患者应在风湿免疫专科寻求正规的治疗。选择正确的科室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类风湿患者无法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可能会导致关节破坏,甚至最终走向残废。
我们呼吁公众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增加对其的了解,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走进“三低”的误区,让每一个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重建生活的希望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