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

浅谈肝癌的治疗策略

骨科 2025-06-27 22:32骨科疾病www.xiang120.com

肝癌的治疗策略

一、治疗原则

肝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部位、侵犯范围以及肝功能情况,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治疗手段,以期最大限度地根治、控制肿瘤,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原则包括彻底性和安全性。彻底性要求完整切除肿瘤,切缘无残留肿瘤。安全性则要求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肝组织,降低手术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

手术适应证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无明确肝外转移性肿瘤;对于单发或多发性肿瘤,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均可行手术治疗。

而对于心肺功能差、严重肝硬化、存在肝外转移等情况的患者,则不应进行肝切除治疗。

三、非手术治疗

尽管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但仅约20%的患者适合手术,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属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非手术治疗成为重要手段,可使相当一部分病人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期延长。

肝癌的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介入治疗、药物治疗、放疗等。其中,介入治疗是一种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的原则包括必须在具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的医院进行;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强调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适用人群包括手术不能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能手术切除但因其他原因不能或不愿进行手术的患者等。

介入治疗的禁忌证包括肝功能严重障碍、凝血机能严重减退且无法纠正、门静脉高压伴逆向血流以及门脉主干完全阻塞等。

介入治疗操作规范包括导管应置于腹腔干或肝总动脉造影、超选择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内给予灌注化疗、选择合适的栓塞剂等。

随访和治疗间隔通常为介入治疗后35天至3个月,视治疗后肿瘤存活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行介入治疗。疗效判定采用国际通用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

(六)以经动脉介入治疗(TAIT)为核心的“个体化”策略

当肝脏的肿瘤在治疗后有所缩小,部分病例甚至可迎来Ⅱ期切除的机会之窗。肝癌切除术后约四十天,预防性灌注化疗栓塞成为关键一环。对于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的癌栓,若无症状,可单纯采用TACE治疗;一旦出现阻塞症状,则可通过放置支架和放射治疗来化解危机。以TACE为核心的个体化方案还涵盖肝肿瘤破裂出血的治疗以及TACE联合消融等领域。

二、肝癌的消融治疗新视角

肝癌消融治疗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及无水酒精注射等。这些治疗方法既可以通过皮肤入路进行,也可以在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中运用。超声和CT等影像引导手段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当地医院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适当的消融方式。

适应症方面,对于体积较小、数量有限的肿瘤,或是患者身体状况无法承受手术、拒绝手术,以及无法手术切除的姑息性治疗等情况,消融治疗展现出其独特优势。尤其是那些因严重肝硬化无法手术的小肝癌患者,消融治疗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希望。

也存在一些禁忌证需要注意,如位于肝脏脏面的肿瘤、肝功能严重不全、肿瘤范围过广、近期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三、肝癌放射治疗:转上级医院的专业选择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基础手段之一。随着现代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等,肝癌治疗中的放疗应用迎来了新的机遇。对于不符合手术条件或手术后有肿瘤残留的情况,以及肝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姑息治疗等,建议转至更上一级医院接受放射治疗。

四、肝癌系统全身治疗的综合考量

肝癌治疗的复杂性部分源于其伴随的肝脏疾病。当肝细胞肝癌确诊时,多数患者已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不全。对于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最佳的支持治疗是首选。而对于肝功能基本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患者,系统全身治疗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当前观点认为,对于晚期患者,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系统化疗的效果优于一般性支持治疗。尤其是那些合并有肝外转移的晚期患者、局部病变不适合手术治疗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的患者,以及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的患者,系统全身治疗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上一篇:为什么异地恋更能带来成长?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