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传播性病?性病十大误区须知
由于长久以来人们对性相关话题的避讳,导致许多青少年在这一话题时,往往借助网络这一媒介。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却揭示,网络上充斥着大量错误的健康知识,无法有效解答青少年的疑惑,甚至可能误导他们。为此,斯坦福大学露西尔帕卡德儿童医院的青少年医学专家索菲亚博士,对困扰人们的关于性安全与性健康的十大误区进行了澄清。
第一个误区是坐便器会传播性病。实际上,性病病菌在体外无法长时间存活,特别是在冷硬物体表面如坐便器上。共用坐便器传播性病的风险微乎其微。其他接触方式如皮肤接触或口口接触可能传播性病,因此仍需警惕。
第二个误区是女性首次性爱不会怀孕。事实上,首次性爱的受孕几率与其他性爱并无显著差异。部分统计数据显示,有20%的女性在初次性生活后的一个月内即受孕。
第三个误区是女性经期不会受孕。虽然经期受孕几率较低,但仍有可能,特别是在不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下。部分女性的经期较长,可能与排卵期重叠,从而增加受孕风险。例如,在精子能在女性生殖道内存活72小时以上的情况下,经期快结束时发生性行为可能导致怀孕。女性在停经后的第一年仍应采取避孕措施以确保安全。
第四个误区是事后避孕药会导致堕胎。许多青少年误认为紧急避孕会导致堕胎,但事实上,事后避孕药并非堕胎药。如果卵子已经着床,服用事后避孕药将无法阻止怀孕。
第五个误区是服用避孕药会导致体重增加。大量研究并未证明口服避孕药与体重增加之间存在关联。专家对多项研究分析后也并未发现服用避孕药的女性体重增加的证据。
第六个误区是青少年无法购买避孕药。在美国,17岁以上的女性无需医生处方即可在药店购买避孕药“Plan B”。九个州甚至允许向任何年龄段的女性出售避孕药。
第七个误区是青少年使用宫内避孕器不安全。许多人误以为宫内避孕器会增加骨盆发炎疾病的风险。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表示,宫内避孕器是一种高效且安全的避孕手段,适用于大多数成年及青春期女性。放置宫内避孕器可提供长达十二年的避孕效果,是一种方便且长期有效的避孕方法。
第八个误区是接种疫苗即不会患宫颈癌。虽然宫颈癌疫苗可以预防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变异,但接种疫苗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疫苗只能预防约70%的宫颈癌,因此女性无论是否接种疫苗都应进行子宫颈涂片检查。
第九个误区是冲洗是清洁阴道的健康方法。实际上,阴道具有自我清洁功能,冲洗会破坏细菌平衡,导致阴道感染扩散。冲洗并不能保护女性免受性传播疾病的侵扰,也不能避孕。相反,冲洗可能使女性更容易受孕,因为冲洗会使精子更深入阴道和子宫颈。
最后一个误区是女性18岁时需进行子宫颈涂片检查。实际上,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曾规定所有有性活动的女性都应每年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但年龄限制已调整为21岁以上。因为大多数HPV病毒会在三年内自行消失,只有顽固的病毒才值得重视并可能导致宫颈癌。后期检查即可发现这些病变。这些正确的知识对于性健康和性安全至关重要,值得每个人了解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