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心理:如何管理冲突与气愤?

皮肤病 2025-06-26 05:30皮肤病种类www.xiang120.com

许多人似乎陷入了无法拒绝成为“好人”的困境中。布瑞克在其著作《不当好人没关系》中,深入了这一心理现象,并呼吁那些总是取悦他人的“好人”,要勇敢地为自己而活。

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比如邻居的阿莲。她虽然对文学怀有浓厚兴趣,希望攻读中文系,但出于种种原因,最终选择了听从母亲的意见。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

再比如,同事打来电话请你参加一个产品发表会,你因为已经连续加班一周而疲惫不堪,想要周末在家休息,却难以开口拒绝。这种无法拒绝他人的困境,让许多人感到困扰。你很讨厌参加各种应酬活动,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但你男朋友却是个热衷社交的人,经常希望你能陪他出席各种场合。今晚的场合需要你盛装出席,但你觉得自己像个花瓶,不想去迎合他人,却又担心会让男朋友不开心。这种矛盾心理,让许多人陷入纠结之中。

布瑞克指出,那些无法拒绝别人的人被称为“取悦者”。取悦他人是一种强迫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压力,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情绪失控和身心失调。布瑞克大声疾呼:不当好人没关系!他通过分析“取悦症”,帮助那些深受“好人”压力之苦的人走出困境,勇敢地为自己而活。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想要取悦别人呢?我们生理上的基因和社会交往模式都催促我们要积极地寻求他人的赞美和肯定。尤其是对于那些掌控着重要奖励的人(如父母、领导等),他们的肯定和赞美显得尤为重要。取悦者之所以会沉迷其中,是因为取悦行为能让他们赢得所渴望的肯定。如果他们做了某件事感觉很好,就会持续去做这件事以维持这种感觉。

许多取悦者的行为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当孩子试图取悦父母以获得肯定和安全感时,这种看似和谐的亲子关系有时会因为父母的偏执而变调。特别是当父母以爱作为条件式的奖励时,孩子就会为了得到爱而不断取悦他人,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当孩子的外貌和举止能让父母满意时,他们就会被贴上乖宝宝的标签,感受到爱的价值;而当他们无法取悦父母时,爱就会被收回。这种条件式的父母之爱,对孩子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随着孩子长大成人后就会形成取悦心态、取悦习惯和取悦感觉三大成因慢慢演变成取悦症。。因此布瑞克呼吁大家要勇于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勇敢的做自己不要被别人的期望所束缚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

上一篇:上品男人的十大心理特质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