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危害有“四高” 这些卒中知识你知道吗

皮肤病 2025-06-27 22:51皮肤病种类www.xiang120.com

关于脑血管病,它是一类因脑血管堵塞或破裂而导致部分脑组织受损的疾病,其严重程度不容忽视。在人类的疾病致死原因中,脑血管病与心肌梗塞齐名,甚至在某些地区,其发病率更高。

我们常说的“脑卒中”,在中医中被称为“中风”,而在西医中则称为“卒中”。这类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出血性脑卒中,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危害之大,可以用“四高”来概括,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极高。全球平均每年有约200/10万人发生脑血管病。在我国,这个数字更是高达每年200多万人。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也很高。在全球每年死亡的5500万人中,有550万人死于脑卒中,占到了近10%。在我国的疾病死亡原因中,脑血管病已经攀升到了第二位。特别在一些北方地区,如北京、哈尔滨等地,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尤其高。

而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同样令人震惊。许多幸存的患者会留下半身不遂、语言障碍、智力减退等后遗症。这些后遗症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脑血管病的复发率也很高。据统计,五年内复发的几率高达41%,一年内甚至更高。一旦复发,病情往往会更加严重,常常导致患者的死亡。

那么,哪些人更容易患上脑卒中呢?主要是中老年人,尤其是那些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的人群。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吸烟、饮酒过量、饮食过于油腻、久坐不动、性格急躁的人,以及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也是脑卒中的高风险人群。

对于脑卒中的发生,很多人可能认为它是突然发生的,没有前期症状。但实际上,大多数患者都会有前期症状。例如,脑梗塞多发生在夜间或安静状态下,而脑出血则多发生在活动状态下,尤其是情绪激动时。这些前期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血压升高、视力模糊、言语不清、流口水、肢体麻木等。当这些症状出现时,应该引起警惕并及时就医。

为什么脑卒中的救治要在六小时之内呢?因为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超过一定时间就会造成永久性的损伤。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六小时之内。实际上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送到医院的患者是极少的。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及时识别前期症状并尽快就医,是至关重要的。“小中风”也是一种重要的预警信号,对于它的认识和应对也同样重要。中风危害大,预防与急救知识普及至关重要。家属和病人对脑卒中救治知识的匮乏是许多悲剧的根源。每当老人家出现身体麻木、无力等症状时,常常因为缺乏警觉而延误就医,导致病情恶化。

“小中风”作为脑卒中的黄牌警告,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组织某一局部区域血管的栓塞或痉挛。这种临床反复发生的短暂性症状,如突然的手足麻木、语言不清等,是身体发出的紧急信号。家人必须高度重视,及时就诊。

一旦脑卒中发生,家人要保持冷静,迅速拨打急救电话。让病人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出现呕吐或昏迷的病人,应将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病人如有抽搐,需采取措施防止舌咬伤。就近送到技术较强的医院进行救治是最佳的选择。

预防脑卒中虽然不能完全消除危险因素,但积极控制可改变的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并创造和睦的家庭环境,警惕诱因,合理饮食,禁烟,适量饮用红葡萄酒,密切注意脑卒中的前兆症状,都能有效防止或推迟脑卒中的发生。

对于瘫痪病人,家属还需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出现褥疮、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家属应定期为病人翻身,促进排痰,并注意观察病人的身体状况。

在脑卒中的应急处理中,保持正确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患者衣物等都是关键步骤。脑卒中的早期表现主要有突发面部或肢体麻木、口角歪斜等,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让我们共同努力,普及脑卒中的预防与急救知识,为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中风虽可怕,但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预防和急救方法,就能大大降低其带来的危害。面对脑卒中这一严峻的健康挑战,除了积极的医疗救助,家人的关怀与照顾也显得尤为重要。

让我们把焦点放在患者情绪的安抚上。家属的每一句安慰,每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如春风般缓解患者内心的紧张与不安。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大声呼叫或任何可能增加患者心理压力的行为,如悲哭流泪等。

紧接着,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必须迅速寻求医疗救助。即刻通知医疗单位,与医师沟通患者的病情,并准确提供地址,以便救护车能够迅速抵达,争分夺秒地为患者提供救治。

而在患者转运的过程中,正确的搬运方法也至关重要。至少需2~3人协同作业,确保患者在搬运过程中不会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一人负责头部和肩部的稳定,避免震动和过度扭曲;另一人则托住患者的背部和臀部;若再有第三人,则负责腰部和腿部的支撑。共同协作,平稳地将患者移至硬木板床或担架上。我们必须牢记,避免抱、拖、背、扛等可能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的方式。

我们也不能忽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一旦病情稳定,血压和心律恢复正常,康复训练就应该立刻开始。早期康复训练不仅可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还能预防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我们知道,此时的患者可能面临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作为家属,我们应该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坚持不懈地进行早期康复。

需要强调的是,康复训练并非简单的理疗按摩,它需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只有正确的康复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让我们携手患者,共同面对这一健康挑战,迎接美好的明天。

上一篇:春季要警惕小儿腹泻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