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疲劳猝死
当人们谈及心脏性猝死时,常常误认为其发生毫无征兆,突如其来。事实并非如此。高达80%的心脏性猝患者在事发前都会显现出某些先兆。能否及时捕捉到这些细微的“蛛丝马迹”,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心脏猝死前的先兆症状包括:
症状一:从肚脐眼以上部位出现的不明原因疼痛或不适,我们必须要警惕,排除可能的心脏问题。
症状二:出现胸闷、心慌、呼吸困难,感觉上不来气。
症状三:感到极度疲倦和无力,这种疲劳不同于普通的疲劳,它往往持续存在,且不易缓解。
症状四:出现目眩,即视力模糊或眼前发黑。
这些症状可能在病发前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前就已经出现。而在病发前的一个小时内,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受到胸痛、头晕等症状。在这一关键时刻,我们应强化急救意识,及时到医院寻求诊治,做好预防和抢救的准备。
那么,哪些人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呢?
患有心脏病的人,这是猝死的最高危险因素。约20%-25%的冠心病患者会以猝死为首发表现。其中,75%的患者可能会发生心脏性猝死。很多患者在猝死事件前,会有明显的心脏疾病的症状。
“三高”患者,即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也极易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吸烟者也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目前,90%以上的心脏性猝死者都有吸烟史。而且,除了吸烟者本人,被动吸烟的“二手烟”受害者所承受的风险更高。当在口中吸入时,前端燃烧的最高温度可达1200摄氏度,这足以将有害物质消灭。当自行燃烧时,温度只有600摄氏度,各类有害物质都会飘散出来,对吸烟者及其周围的人造成危害。
不良饮食习惯者,如过度摄入高脂肪、高蛋白类食品,可能导致肥胖、高血脂或高血压。现在最年轻的心脏性猝死者仅有14岁,其与不良的饮食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
不良生活方式者,如工作忙碌、缺乏体育锻炼,或者锻炼不当、过度剧烈锻炼的人,也处于高风险之中。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的人,往往会引起或加重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梗。研究表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大、体力透支等很容易成为心脏病的诱因。
了解这些先兆症状和高危人群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及早发现、及时干预,往往能挽回一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