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膝关节炎2误区
许多患者在病痛面前慌了手脚,轻信传闻,盲目锻炼或治疗,结果疼痛加剧,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机。在此,我要为大家揭示两个常见的误区,并深入其背后的医学原理。
误区一:疼痛源于“骨刺”,必须切除
说到“骨刺”,许多人都会联想到尖锐的刺状物,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医学上更准确的称呼是骨疣,而称之为骨质增生或骨赘更为贴切。骨质增生是一种关节损伤后的自我修复过程。随着人体的衰老和退变,关节遭受损伤后,这种增生实际上是关节为了适应损伤而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自我修复。盲目地选择切除骨质增生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事实上,骨质增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关节接触面,提高关节稳定性。真正引起关节疼痛的罪魁祸首是软骨的磨损,特别是当磨损累及到软骨下的骨神经时,疼痛更为明显。对于已经疼痛的关节来说,保护现有的关节软骨才是减轻疼痛的首要任务,而不是切除增生的骨赘。
误区二:关节炎必须静养
当关节炎急性发作并伴随疼痛时,适当的休息是不可或缺的。症状缓解后,一部分人却长期避免任何运动,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养护关节。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膝关节炎患者需要避免过长时间和高强度的下地负重,以减缓关节软骨的进一步磨损。长期不活动却会导致关节僵硬和周围肌肉萎缩,进而使膝关节不稳定。
人总是要走路的,长期不活动的关节在日常行走时,会因为肌肉和软组织的无力而牵拉关节,导致关节间隙进一步狭窄,摩擦频繁,从而加重关节软骨的损伤。对于膝关节疾病患者来说,正确的做法是在疼痛缓解后逐步进行散步、游泳等适度活动。尽早开始非负重位的床上膝关节股四头肌等长自主锻炼和坐位股四头肌等张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加强关节运动灵活性,预防肌肉萎缩。
正确的治疗和养护方法对于关节炎患者至关重要。在病痛面前,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理性选择治疗方法。结合适度运动和科学合理的训练,我们有望更好地管理关节炎症状,提高生活质量。